画意
“我都画了70年了,只要还拿得动笔,就还会画下去。”
画心
“以前我画画还要戴老花镜,今年把眼镜都扔了。”
画境
“一个绘画的人,一定要心态好,心态平和了,色彩才能平合,画面才会和谐。”
“画家画家,画的自家。只要我还拿得起笔,就会坚持一直画下去。”日前,记者在德阳绵竹城区的一个老街道的门口见到绵竹年画北派传人李方福,已82岁高龄的他,以善画门神,“勾金”技法炉火纯青出名。

李方福老人沉浸在年画的世界
绵竹年画南派传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陈兴才于2012年10月15日14:20辞世,享年93岁。据年画村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郑莉介绍,绵竹本来有两位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陈兴才和李方福。现在陈兴才老人家仙逝,只剩下李方福了。
给拓片上色 他琢磨了二三十年
“那年我才12岁,跟着黄安富的师父学了六年。”李方福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思路清晰,声音清朗。
“绵竹年画,本没有南北派的分法,只有南路和西路。陈兴才是南路,我是西路。我们的画是一笔一笔地勾,明层明画。以线条硬朗、色彩鲜艳厚重、画面富有变化著称。”
“同南路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堂画,我现在还在钻研。这五福、这寿,字画合一,都是我钻研出来的。”李方福起身,指着墙上的两幅很大的画,对记者说,“这些以前有黑白拓片,我琢磨如何给它们上色,就用了二三十年,到现在才能说有点小成。”
心情舒畅 他把老花镜都扔了
“我都画了70年了,只要还拿得动笔,就还会画下去。”李方福说,“以前我画画还要戴老花镜,今年把眼镜都扔了。”
“画画要看心情,心里舒畅时多画些,不舒畅就少画些。不过一般还是坚持每天都画五六个小时。”讲到这里,李大爷笑了起来。
“人家都说画画容易配色难,关键要心态平和,色彩才不相压,才会和谐。”李方福说,一个画家,如果心中有一肚子怨气,那画出来的画,着出来的色,一定是很狰狞的,“让人看了害怕。”
环视店里,画上的秦琼、尉迟恭、钟馗、赵公、八宝童子,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很有味儿。
李方福的画有种火辣辣的味道。镇宅赵公,怒目圆瞪,造型古拙夸张;双扬鞭门神,气势雄浑,色彩明丽,避邪纳福妙极了;即使是仕女图,也带着俏皮与泼辣的四川民间味道,与江南的仕女图气质迥异。

绵竹年画刻板
李方福最爱“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故事在我们德阳家喻户晓啊,安安送米、一门三孝等等,但这些画以前也都是黑白拓片,我就想给它着上色,看起来更形象更生动。”李方福说,大概是一九八七年,他开始琢磨给二十四孝图配色,“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终于成功了。”
嫌人心浮躁 他将不再收徒
“李大爷,你还收徒弟吗?”记者问。“我不收了,”李方福说,“画画讲究的是养气养心,现在人就晓得耍安逸,浮躁得很,功利心也太强,没有一门心思在画画上。”
“字不离体,画不离心。一个绘画的人,一定要心态好,心态平和了,色彩才能平合,画面才会和谐。”李方福说,颜色都要讲调和,这样才分得出五颜六色,不能一个色压一个色,不能有你无我,有我无你。“色不相压,十分和谐。”
作为绵竹年画目前仅存的唯一一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老人一旦停笔,他的北派一绝会不会“人去艺绝”?因为对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核心就是传承人。“我的技艺已经传给了我的儿子和孙子,女儿、外孙也能画。”李方福说。
|